两会期间,一位倾心从教近40年,对基础教育有真切体认的城镇中心小学校长林勇建,他委托记者向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发问,“如何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

朱教授回答:“现在的教育体系,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所以农村教师的培养、提高、稳定,主要责任应该在县级人民政府。但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师待遇比较低的地区,提供保障的主体应该上移,逐步过渡到地级市甚至是省级政府统筹。在很多地方,县级财力不足以支撑巨大的公共财政体系,自然也不足以支撑教师的基本收入和培训、发展。”

我不禁要质疑:难道农村教师的发展只能等、靠、要吗?难道农村教师的发展不能寻找新的出发点吗?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一线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思路等方面普遍有待提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然而农村教师编制紧,一个萝卜一个坑,加上学校办公经费紧张,长期以来,教师很难外出进修学习,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农村教师的发展 ,更为了缩小我们城乡教育的不公平,缩小我们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我们的政府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一、设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东北师大近两年来通过在农村设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校利用学校拥有雄厚的智力资源成立报告团为农村教师开展各种培训及课题研究,农村学校有充足的岗位供师范生学习,这样就可以让被顶岗下来的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不仅在大学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架起了桥梁,而且实现了双赢——提高了农村教学质量,解决了大学生实习基地的紧缺的问题。

二、建立农村教师的专业标准。目前,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全球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许多发达国家与地区在法律、经济、政策等方面担当起推进教师专业化责任的同时,也大都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意在通过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以指导教师专业化进程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审视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结合教师专业的特性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制订农村教师专业标准,对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现代教育观念、教学能力、身心素质等作出明确的要求。以保证农村教师专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然要注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建立灵活多样的农村教师分级制度,调整农村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既要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性、阶段性、时代性,又要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终身性和延续性,使标准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帮助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注重教师的内部动机来评价和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全程的动态评价。它旨在促进教师专业的改进、提高和发展,通过评价帮助教师提高成就、找出差距、改进工作、实现发展。农村教师应该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它能够激发农村教师的动机,增强教师的信心,鼓励教师的创新,增长教师的才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还可以搭建教育网志(教育博客BLOG)平台,通过网络进行引领,即在网上选择优秀的专家,寻找优秀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学校应该努力营建轻松、亲密的指导氛围,让专家经常走进校园,以朋友的身份与教师近距离接触,共同探究。这种指导方式,能为教师深层反思、质疑问难创设良好的氛围,能加快教师对新理念的消化、吸收、运用,能加速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