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改革开放,搞“四化”建设。从那一刻开始,我国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向城市,参与城市的“四化”建设。随着农民工的进城,给城市的“四化”建设增添了生力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侧重从努力做好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工作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
据本人调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今后逐步解决。其一,就是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附近学校分布较少,他们的子女只能就读一些民办学校,而当地的公办学校往往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读。民办学校办学条件一般较差,这些民办学校的校舍教室大多破料不堪,学生使用的课桌板凳残缺不全,更谈不上让学生活动的体育场地及设施。其次,民办学校师资不足,特别缺少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和称职的管理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读这样的民办学校,可以预见其子女不会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其二,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往往生活较贫困,他们租的民房狭窄,子女不能在家温习功课,其父母又赶早摸黑,进城务工赚钱维持生计,他们既无时间又无精力管教子女,导致这些孩子放任自流,有不少养成了贪玩、偷盗、打架等坏习气。综上所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堪忧,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二、如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设想
怎样才能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呢?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利用各种媒体,通过报刊、广播,大量宣传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社会各方面的人员都密切注视这个问题,上至国家机关,中至派出所、社区,下至每个学校、家庭,大家集思广益,人人动脑筋,想办法,共同携手做好这些子女的教育工作。其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当地城区政府和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制定有关政府政策,让更多的公办学校无条件的接收进城务工子女进校读书,不得对这些子女加以歧视,还要发动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结对子互帮互学,让农村儿童深感学校的温暖,安心读书,快乐学习。另外,教育局对那些具备办学条件的民办学校要从办学资金、教学活动的器材、实验用品和办学管理督导等方面给予大力协助,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退休教师和校长进驻民办学校,长期支教。其三,加强学校、家庭、派出所和社区四方的联系,共同想方设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特别是一些沾染了坏习气的农村子女,更要下大力气对他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抓苗头,勤家访,谈心里话,促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并使之成为一种办学新风尚。
本人从2000年8月在十一中学退休后,出于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想发挥余热,主动来到市郊民办启明中学任教。这间民办中学位于长塘镇香兰村,该村居住了数量不少的进城务工人中,这些人员来自广西各乡村,依靠租地种菜、养猪、鸡、鸭,卖农产品、捡破料等维持生计,他们的子女全部就读附近的民办小学和民办启明中学。我在启明中学任教两年,担任语文、政治两门功课的教学工作,并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开学伊始,我决定从调查学生状况,逐个家访入手,通过一个月的家访,我掌握了所任班级五十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这些学生大部分在小学阶段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也不错,但也有10个左右的学生不同程度的沾染了社会上的坏习气,他们常逃学,闹分裂,打架闹事,有个别学生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勾结在一起做些偷鸡摸狗的坏事。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我决定首先建立起班委会,选举一些优秀学生担任班干部,充当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然后制定班规,向全班学生宣讲《学生守则》和班规内容,并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聘请解放军官兵若干人来校对学生进行军训一周。经过这些活动,班级逐步转向正轨,在此基础上,我发动优秀学生与较差的学生结对子温习功课和开展体育活动,针对极个别的差生,我除了多次进行家访,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并通过村委和派出所干部对这些差生进行反复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些差生在老师、家长、干部的耐心说服下,终于改正了恶习,融入到快乐的班级生活中。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整顿,这个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该班学生尊师好学,守纪律、爱劳动、讲团结,学雷峰做好事成风,深得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赞扬。该班升入初中二年级时,被评为郊区2001-2002年度先进班集体。后来,我应聘到柳州市博奥双语实验学校任教,就离开了启明中学,但该班学生的良好表现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以上是我在民办中学任教时,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些切身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