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也长期受到环境污染的困扰。但现今的柳州,百里柳江绕城而过,两岸绿树成荫,城市街道宽敞整洁。连温总理来柳州调研时都夸赞“山清水秀地干净!”柳州市更应该以此为名牌,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市委市政府今年更是将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柳州作为市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重要部署。 

  一、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一是要规划城市发展生态目标。温家宝总理夸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这就是柳州最有利的名片。要围绕这一主旨,政府出台管理规定,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及相关主体;二是要规划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根据我市打造“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特色景观。围绕柳江两岸,全面规划人文景观;对主干道、居民区全面实施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率;对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重要院落,提倡建设园林式、花园式单位,改变城市“水泥森林”形象。三是要规划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市区、近郊区、远郊区生态功能定位。近郊区重点建设生态圈、森林公园,发展城市森林,扩大城市的生态容量。 

  二、必须合理调整产业。一是要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监管,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坚决禁止落后产业、落后产品、落后技术落户。要加强引导,通过资源的梯级利用、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形成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加强宣传,通过产品生产厂家与用户之间的循环,市民的循环消费与层次消费,废弃物的回收与再资源化网络,完成“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合回路。同时,要加速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二是要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是加快落实节能减排任务,推进技术创新。针对我市钢铁、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降低单位GDP能耗,按期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设备和产品,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加强机动车尾气监管,集中整治城区饮食业油烟污染。三是要大力培植发展三产业。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重大战备和主要任务,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形成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良性互动。利用山水人文资源,以“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为主线,努力打造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和知名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三、必须端正舆论导向。一是要强化宣传教育。建立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环保”氛围;要从中、小学生的教育抓起,推广环境教育课程,要提高市民的生态道德素养。二是要强化社会引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三是要强化社会监督。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监督。确保城市环卫清扫时间到位、空间到位、质量到位,实现城市环境卫生全覆盖;要通过新闻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明查暗访。 

  四、必须加强行政监管。一是要加强领导。要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基础上,整合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卫生、公安、城管、园林,定期研究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要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特别是在园林绿化、市政秩序、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要强化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二是要强化行政管理。要严格项目准入,强化环境保护门槛,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三同时”和“排污许可证”等制度,严格控制新生污染源;要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健全环境应急预警和处理体系,确保排污企业稳定达标排放;要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细化、量化,逐步建立绿色住宅标准、废物排放标准、生态保护标准、污染治理标准等等,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监管落到实处;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要坚决查处,严肃问责,决不姑息迁就。三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快调整现有行政绩效考核办法,对工业园区、城区政府、职能部门和厂矿企业强化生态环境工作考核,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要建立环保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性环境案件,要动员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迅速制定方案,落实整改办法,消除后续危害,确保公众安全。 

    总之,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城市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只有通过政府重视、规划先行、投入保证、监管到位,才能把柳州建设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良好、城市优美洁净的宜居宜业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