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由于道路井盖损坏得不到及时修复和处置导致过往的车辆、行人“中招”受损伤的事件频频发生。如何管理好这些小井盖,减少“马路陷阱”危害?是城市管理者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当前我市道路井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护主体不明,管理缺位。道路井盖涉及10多家公司及部门,还有一些井盖为多家管线单位共用,归属不清,管护主体不明。部分管线责任单位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存在巡查不到位、修复不及时、内部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从而导致井盖出现问题后长时间未发现、更换维修质量差、更换效率低下等现象。同时,井盖责任单位重使用轻管理,没有专职维修队伍,实行劳务外包或雇佣临时队伍维修,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 

  二、管护技术落后,手段单一。没有完备的档案和方便管理的井盖“电子”地图,巡查手段主要靠部门自我巡查和市民反馈。 

  三、责任追究机制不全。井盖标识不清,责任难以界定。部分地下管线没有明显的管理单位标识牌,发现井盖丢失不知道该通知谁。有时发生安全事故后,不易界定相关责任单位。另外,多家单位公用管线井时,容易相互推诿扯皮, 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四、管理出现真空带。废弃井盖呈现无主管理状态。因拆迁开发原因管线废弃后,产权单位拆除有价值的缆线后,不对井盖设施进行回填处理,导致隐患增加,发生事故后无人承担责任。开放小区井盖设施管理缺失。部分社区属开放式小区,小区井盖等被盗后,开发商以房屋已卖给个人、物业部门以不负责井盖管理或没有能力更换等理由均不承担责任,导致井盖迟迟得不到更换。 

    为此,建议如下: 

  一、绘制井盖电子地图,实现电子管护。将这项工作纳入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对全市范围的道路井盖进行全面普查登记,明确管线井盖权属单位的信息,建立管线井盖查询系统,绘制“井盖地图”。对无人认领的井盖进行回填处理。通过“井盖地图”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每个井盖的权属单位和位置等信息。开发使用APP道路井盖管理系统,提高管护技术。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统一管护部门。明确市政部门作为统一的管理部门,负责全市道路井盖的管护和建设审批工作。并赋予它们对所有井盖权属单位的督管权和信用考评权限。同时,建立井盖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部门牵头,市规划局、住建局、财政局、各区城管(住建)部门、相关管线产权单位等组成,定期召开市区道路井盖管理联席会议,研究井盖管理存在的问题,通报各部门井盖管理情况,提高城市井盖规范化管理水平,形成齐抓共管的道路窨井盖管理机制。 

  三、建立快速管护保障基金。道路井盖所有权公司、部门按所拥有的井盖的数量缴纳一定比例的管护保障资金,并集中到市政部门专管账号。主要用于:由于时间紧迫不允许通过正常程序进行维修的井盖;超过约定期限不进行维修的井盖;无法明确权属的破损井盖。同时,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规范基金的使用、补充、审批。 

  四、强化问责机制。市政部门将井盖权属公司及部门的工作情况定期向社会通报,并将一些不履行管护职责、不服从统一管护部门指挥的行为纳入我市的诚信考评范围进行惩戒,依据广西《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规定予以经济处罚,并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绩效考评范畴。 

  五、健全日常巡检维修制度,建立多方位快速发现机制。建立以主管部门专业巡查为主,城区、街道办的城管队伍,环卫工人协同配合,12319群众电话举报为辅的立方体网格化巡查发现机制,把相应的职责明确到城管队伍及环卫队伍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