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随着“七五”普法工作的开展,如何增强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一、立足学校,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1、加强对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法制副校长为常务组长的校级法制领导小组,以政教部门为首的法制宣教小组,以班主任为骨干的法制教育队伍,以学生会为核心的学生自治管理组织等。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校园开辟法制专栏,利用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法制节目演出、法制图片展出、模拟法庭、法制演讲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构建校园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2、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建立科学的法律教育课程体系,设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使学校、教师、家长对法制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政治课、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与学校法制教育四者紧密结合起来。

  3、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始终是关系学校普法成败的重要环节,可采取“外联内强”的策略,录用一些具备法学学位的大学生担任法制课的专任教师,并对现有法制课的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整体法制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并聘请交通、工商、法院、派出所、司法所等专业人士组建普法顾问团,提供法律知识教育援助,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4、实践学法“义工制”。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学法的义务、有义务宣传法律知识的责任。如倡导学生走进社区宣传法律,走上街头进行交通法规劝导等都是“义工制”的形式,这些活动不但学生乐于承担,而且也能在社会上起到法制宣传作用。

  5、注重“建室立庭”体验性教育。探索学校创立法制宣教室,为学生提供法律相关书籍的阅览,提供法制教育影视的观看,使之成为课堂法制教育的有效延伸。

  6、成立学校调解委员会。校内设立调解室,规范布局及处理纠纷的合法程序,让学生、家长和校方在处理矛盾或意外情况时保持清醒的认识。调解的过程实际也是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

  二、协同家庭,开展多元教育活动 

  笔者曾对学校500多名学生家长作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长普遍存在法律知识缺乏现象。家长如何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在校外的法制教育和监督工作?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致家长的信”等多种方式,每学期开展12次家庭法制教育知识讲座,引导家长参与青少年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把家长作为学校法制教育的辐射对象,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和法律知识水平。 

  2、倡导家长与学生一同收看法制节目。同时,让家长签署承诺书,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共同关注子女健康成长,做到问题在沟通中共同解决。

  3、开展“小手拉大手,学法一起走”、“我教父母学法律”、“法律进家庭”等活动。

  三、整合资源,拓展法制教育平台 

  社会是青少年法制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发挥社会资源的协调性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抓好网吧专项治理、互联网有效监管、文化市场“扫黄”、“打非”、银幕荧屏净化等突出问题。

  2、拓宽法制教育的渠道。在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系统大力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交通劝导、旁听法庭审理、走进少管所等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建立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保障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要把学生参加基地培训作为对新生进行教育的必修内容和教育常项,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借助“网络”优势。针对社会热点法制事件,借助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作出宣传教育,使法制教育宣传突破校园空间限制。通过开发学法软件或开辟网上学法专区,开展网上学法修分活动,鼓励学生在网络中学习法律知识,实现依托网络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和手段,努力激发学生内在学法的动力。

  只有立足学校构建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依托家校平台开展多元教育活动,借助社会联动拓展教育资源,在三方联动中推动法制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才能促进学生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