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2017年4月发布的《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21亿人次,营业收入5700亿元。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构建主客共享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对于提高我市整体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意义重大。近几年我市在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供给在一段时期内仍是一个短板。具体问题表现在:
一是城市节点至乡村旅游点的通道建设不完善,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尚待解决。
二是乡村旅游厕所等设施“量”和“质”有待提升。许多乡村旅游厕所简陋,甚至还是旱厕,厕所卫生方面有待提高。许多乡村旅游厕所布点不合理,数量明显不够。部分旅游厕所外观与周围的景观不和谐,甚至很突兀。
三是近乡村旅游点的主干道标识牌缺少或不明显、不规范。
四是乡村旅游自驾车营地、旅游驿站等数量和建设速度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五是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的停车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黄金周等旅游旺季。
为加强我市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建议:
(一)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在“十三五”期间内,统筹相关资金,重点推进跨城乡、跨景点的道路连接,有效解决乡村交通可进入性问题。旅游交通专线、城市公交、汽车租赁网点要延伸到乡村旅游点,与机场、车站和火车站实现交通换乘无缝对接。积极推进旅游公路网络向旅游景区、旅游村屯延伸,解决好 “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深化厕所革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厕所的质和量。在乡村旅游交通线路上要按照一定的距离和游程进行设置,并要注意外观设置上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使厕所也是一道风景线。要全面实现乡村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尽快普及无水冲、泡沫节水、微生物降解等厕所技术,使乡村旅游厕所也能现代时尚、节能环保。特别要注意增加女厕厕位的数量,在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点,尽可能为母婴设置第三厕所。
(三)完善乡村旅游标识系统。加强对乡村景区景点旅游标识牌建设的指导工作,旅游标识设置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要对乡村旅游交通干线的旅游标识系统进行完善,在主要交通出入口、交叉口必须设立旅游标识牌。标识牌可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人性化设计。
(四)加快推进乡村自驾车营地、乡村旅游驿站建设。重点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乡村自驾车营地、乡村旅游驿站的试点建设,并配套休憩、观景、旅游咨询等各项服务。
(五)加快乡村停车场建设。在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大力建设和扩建停车场,以适应自驾车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建设旅游精品线路上乡村旅游区的停车场,增加停车场有效供给,平衡需求。增设女士夜间停车位和残疾人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