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麻烦给我们家×××投个票,一人可投3票哦~”相信大部分人都被微信朋友圈的各式投票、拉票困扰久矣。有媒体披露,被各种利益诉求“深度开发”的朋友圈投票,其“糟点”已不仅仅是引发人际关系的焦虑,更陷入利益绑架甚至是法律漩涡之中,涉及个人隐私泄露等多种风险。
当前不少校园评比或少儿活动评选喜欢搞朋友圈投票,这里面有多种因素的推动。首先当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网络投票的门槛大大降低;其次,是朋友圈投票的程序设置和制造出来的“仪式感”,能够满足人们对活动或比赛的“公平性”的期待;再者,则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推动。有媒体此前就披露,现在的朋友圈投票,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是一条龙式的利益链,如有刷票公司专门承接“拉票”的活儿,不少投票刷票APP也应运而生,甚至网上投票活动涉及填写个人信息,存在个人信息被倒卖等风险……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明确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规定除了要求各学校在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还提出如确需采用微信、QQ等面向社会开展网络评选,必须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此《通知》规定一出,受到了各方的好评。
更值得警惕的是,学校活动特别是涉及学生个人荣誉的评定,用网络投票的方式看似公平,实则是经不起推敲的。要知道,网络投票建立于熟人社交圈之上,学生的荣誉交由朋友圈来决定,最终差不多就是依靠家长的人脉和投入程度,这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评比的真实目的。由此可能带来结果的不公还在其次,更为要害的是,它扭曲了教育领域中荣誉评价的正常标准,也很容易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给孩子带来价值上的误导。在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叫停涉学生及幼儿个人荣誉评选的网络投票,确实很有必要。因此,建议我市应学习浙江省教育厅做法,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涉及学生(幼儿)的网络投票活动,还大众一个清静的网络环境,更是避免误导教育理念的偏差,让学生的荣誉评选真正变得纯粹起来。